桃源引来中外专家察看中华秋沙鸭
?
12月8日,尽管寒风凛冽,桃源沅水大坝下游河堤的临时观景台上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40余名中外专家组团来到这里,聚焦在高清望远镜镜头前,仔细观察中华秋沙鸭的活动情况,周围的群众听说今天有专家来看“国鸭”,也冒着寒风慕名而来,平时他们怕打扰保护动物,不能近距离的观看,今天有了短筒长炮,个个兴奋不已,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
据悉,这批中外专家来桃野外考察是2018年中华秋沙鸭国际研讨会在常德召开的一个野外考察重点。12月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司长王志高一行带领相关人员来桃视察中华秋沙鸭栖息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12月7日,130余名参加论坛的国家、省、市林业工作人员、中华秋沙鸭保护志愿者、中外专家学者开展交流讨论。12月8日,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桃源中华秋沙鸭在沅水流域的活动情况。
中华秋沙鸭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数量极其稀少,属于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物种。2008年3月我县首次在黄石水库、会人溪水库和沅水流域发现有中华秋沙鸭越冬栖息。近年来,桃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县域内的沅水流域、黄石水库、会人溪水库等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适宜候鸟越冬栖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大约有30-50只左右的中华秋沙鸭来我县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等地栖息越冬。
李春良对桃源县生态环境保护、中华秋沙鸭栖息地保护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桃源要加强宣传,密切配合,进一步提高对中华秋沙鸭的保护意识,共同保护好中华秋沙鸭的种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不断改善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