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科院专家受邀来常指导油茶病虫害防治工作
常德市现有油茶面积170多万亩,茶油常年产量500多万公斤,近年来,随着油茶产业迅猛发展,油茶面积迅速扩大,油茶病虫害的防治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近,鼎城区丁家港乡多名村民反映当地油茶林病虫害比较严重,引起油茶落叶、落果现象严重,要求林业部门进行现场技术指导。7月2日,市林业局邀请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赴丁家港乡,现场查看了遭受病虫害的油茶林,并向当地村民传授了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
据调查了解,丁家港一带油茶病虫主要有油茶炭疽病、软腐病、油茶象甲(包括丽文象甲)3种,是目前我市油茶病虫害的典型种类,具普遍性。
油茶炭疽病通常侵害油茶花、梢、叶、果,引起落叶、落蕾、落果和枯梢现象。病果初生黑褐色的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严重时全果变黑,然后脱落。叶上病斑多呈半圆形,黑褐色,内轮生小黑点。嫩梢病斑椭圆或梭形,初为黑褐色,后转黑色,部病以上枯死。花蕾病斑多在基部鳞片上,黑褐色或黄褐色,后期灰白色。
油茶软腐病主要为害油茶叶片和果实,也侵害幼芽嫩梢。受害油茶树叶片、果实大量脱落,严重影响生长和结果。在成林中常块状发生,单株受害严重。对油茶苗木的为害尤为严重,在病害暴发季节,往往几天内成片苗木感病,引起大量落叶,严重受害的苗木整株叶片落光而枯死。
油茶象甲幼虫、成虫主要危害果仁。成虫取食时管状喙大部或全部插入茶果,摄取种仁汁液,受害重者引起落果;幼虫在胚乳内生长,随茶果成长,取食果仁,终至蛀空种子。
油茶易感染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天气的影响,今年春夏季节,我市气温适中,雨水天气多,长期阴雨和高湿环境给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创造了良好的滋生条件;二是林分内环境的影响,密度过大的油茶林,由于部分植株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通风的环境,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虫害;三是树龄老化,抵抗力下降。我市油茶林大部分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林子,容易受到侵害。
油茶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通过人为措施,以清除病原和林分改造为主,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药剂,禁止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人为清理措施大多在冬春季节进行,结合油茶林的垦复和修剪,清除病枝、病叶、枯梢、病蕾、病果及越冬幼虫。此外,在果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果,可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林分改造主要是通过适度整枝修剪清理改造密林,通过更换品种改良老弱残林分。加强苗圃管理。圃地要及时松土除草,培育大苗要疏密相宜,适度疏枝修剪,发现病苗及时仔细清除病原,防止蔓延。
油茶象甲以下方法进行防治: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施用白僵菌871菌株粉剂22.5 kg/hm2毒土施菌;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 天王星800倍或98%巴丹 800倍或1.2%苦参素500倍,或与白僵菌871菌粉0.5~1.0公斤/亩混用或用5%锐劲特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