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启动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
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是准确掌握全市古树名木资源状况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重要抓手,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城市创建具有积极作用。
我市上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工作于2008年开展,根据普查资料显示,我市有100年以上(含100年)古树名木8201株,其中300年以上古树名木3321株。树龄最长的是澧县张公庙镇的一株罗汉松,树龄约1700多年,相传唐朝李广曾挂剑在此树上,日本佛教协会曾于1985、1989年两次来此朝拜;树冠最大的是石门县磨市镇的一株苦槠,树冠为48米×50米;树干最高的是石门县壶瓶山镇的一株铁坚杉,树高达44米。
上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工作以后,我市古树名木资源发生了一定变化,一批大树已经成为古树,一些古树由于城市建设被迁移了位置。今年,按照上级绿化委员会和林业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启动了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为确保此次普查工作取得实效,我市成立了市政府副市长朱晓平任顾问,市林业局局长向才焰任组长,市园林局局长徐芳明、市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耀忠、市林业局调研员李世龙任副组长的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对此次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此外,我们还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了古树名木资源评审专家组,为此次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普查工作从2016年2月开始至2017年6月结束,按照全面调查、切实保护、广泛宣传“三管齐下”的原则,分部署发动、实地调查、信息汇总、评审鉴定、电子档案录入、总结评估六个阶段进行。经过此次普查,我市将全面摸清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等“家底”,深度挖掘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政策、规划及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