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绿添青秀桃源 ——桃源县公益林保护建设10年成绩斐然
十年来,桃源县林业局紧紧抓住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美县战略,坚持区划设计到位、领导责任到位、管护措施到位,依靠科学技术和法律保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切实加强森林保护,提高森林植被质量,注重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生态桃源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桃源县共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170.23万亩。据监测,近过十年的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区森林覆盖率由保护前的55%提高到现在的89%,林木蓄积量由保护前的202万立方米提高到现在的401万立方米,主要水库的枯水期平均缩短了20天,沅江九条支流的水质普遍提高,野生动物明显增加。目前,桃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活立木蓄积量达816万立方米,楠竹立竹8000多万株。
一、科学区划界定,生态工程区生态功能明显
2001年,桃源县开始区划生态公益林,按照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要求,经过严肃认真地论证,根据县域特点,制定了以保护建设“一水、两片、三路、四库”为重点的生态公益林区划原则,境内的沅江一百公里干流及其九条一级支流两岸,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常张、常吉高速、319国道两旁,黄石、王家湾、西溪、田河等到重要水库周围,以及全县内的岩石裸露、生态脆弱、岩溶地区等被区划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累计批准国家重点公益林159.43万亩、省级重点公益林10.8万亩,全县共实施公益林面积170.23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21.9万亩的40.3%,涉及五个国有林场和全县40个乡镇的543村、50728个农户。生态公益林的合理布局,为桃源实现森林分类经营,构建完整的绿色生态屏障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夯实生态基础,生态工程区掀全民兴绿热
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是促进全民兴绿的一把抓手。近些年来,县林业局以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大公益林工程监测力度,同时借助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公益林区低产林改造和林相恢复工程,掀起了全民兴绿高潮。近几年来,桃源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林业血防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公园建设等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掀起了全民兴绿高潮。特别是自2007年来,桃源积极推进集体林权权制度改革,通过大力调处山林纠纷、林木林地确权发证,积极推进林权流转和森林资产抵押贷款服务,极大地激活了林业生产力,林业发展呈现出国家、集体、个人、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欣喜局面,涌现了一大批造林专业村、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造林护林的先进个人,全县每年造林近5万亩,重点区域的森林植被明显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严格管护责任,生态工程区护绿人人履责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支持。为把管护责任落到实处,县林业局多次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县领导多次深入林区调研公益林保护工作。为此,县里成立了由分管林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县农村工作办、县林业局、县财政局等主要单位为成员的生态公益林领导小组,乡镇也建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班子。凡有公益林管护任务的村,由当地乡镇和村委选拔任命护林员加强公益林管护,全县共落实乡村护员500多人。
二是严格落实管护责任。为了加强和规范生态公益林管理,县林业局制定了《桃源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细则》,建立健全了公益林护林员管护职责及考核办法,并与村签订管护合同1443份,与监管员、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1743份。多年来,县林业局每年都按照公益林管护合同对护林员进行检查验收,严格兑现管护合同,提高了护林员的管护积极性,通过几年的严抓严管,护林员的尽职意识普遍增强、管护水平普遍提高。
四、落实惠民政策,生态工程区社会稳定和谐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10年来,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意识,县林业局充分利用宣传车、电视、广播、报纸、标语、宣传栏、宣传碑等形式,大力宣传公益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护林员为主体进行挨家挨户的宣传和讲解,在林区重要交通要道树立生态公益林告示牌,标明生态公益林分布图、护林公约、监护责任人、护林责任人。全县先后出动宣传车240次,设立永久性标语牌45块,张贴标语240副,制作宣传栏44个,与县摄影家协会举办林业摄影展1次,使生态公益林保护家喻户晓。
二是认真落实补偿面积。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的宗旨必须利于群众,其建设成果的维护也必须依靠群众,依法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是确保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的关键。为了将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落实到农户,桃源在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上狠下功夫,采取了查阅资料与实地核查相结合,以森林资源数据库二类调查林相为基础,采取地形图调绘或GPS测量、罗盘仪测量等手段,对区划小班面积进行了逐一核实,确保补偿面积不出现大的偏差,补偿面积的核实工作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6.5%。
三是严格管理惠民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的发放操作难度大,政策性强,任务十分繁重,为了依法依规将补偿基金一分不少地发放到林农手中,县林业局将补偿基金和管护资金进行了分类管理,属于林农的补偿基金由县财政局直接打卡发放,其它管护资金由县林业局建立专户实行专项管理,根据综合验收结果一次性将管护费用划拨到乡镇林业站和国有林场,管护人员工资由乡镇林业站依据对护林员的考核结果发放到护林员。每年1044.53万元的补偿基金和434.56万元的管护费源源不断地注入林区,10年来,桃源没有因生态公益补偿基金发放引发一系列群体上访事件。如今的桃源林农生活在青山碧水的秀美画卷中,享受着美好生态和国家的补偿基金,富足而悠闲。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