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油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桃源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666.6万亩,林地面积407.87万亩,森林覆盖率65.17%,该县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丘陵地形以及深厚的酸性红壤为油茶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早在70年代该县就拥有油茶林90余万亩,素有油茶之乡美誉。如何利用丰富的油茶资源,做大做强茶油产业,对振兴油茶主产区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助推产业精准脱贫意义重大。
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十二五”森林资源调查最新数据,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56.24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3.8%,是我省重点油茶产区县之一。全县每年油茶籽常规产量12000吨,茶油产量3900吨左右,油茶产值达4000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1.3%。油茶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东部等乡镇,其中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6个。2008年,桃源县纳入首批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后,抢抓政策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油茶良种新造+低改的模式,推广湘油系列品种,加强油茶低改培育,提升茶油品质和产量,致力把油茶产业打造成林农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2008年-2017年,通过近年来茶油产业的大力发展,现呈现几个特点。
一是油茶基地迅猛扩张。2009年,桃源县出台《关于加快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凡纳入项目建设和连片1亩以上的林农由林业局免费提供良种苗木和油茶抚育资金,以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油茶良种新造与低改培育,形成以企业+基地、协会+农户+基地、企业+农户+基地、大户+基地、政府主导+连片种植等五种模式为重点的规模化种植经营,连续8年林业局每年整合项目资金2440万元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免费发放良种苗木500万株。新造油茶林2.8万亩 ,低改7.6万亩。为确保良种油茶的产出效益,林业局加大技术扶持,建立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精心培管。经湖南省林业厅组织相关专家对 “湖南省桃源县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查定,分别对2009年太平桥乡1000亩的新造林和陬市1000亩低改林进行测产,造林后第4年产鲜果132.5kg/亩,改造后第2年产鲜果501.2kg/亩,据此推算,盛产期产油量达50-60公斤/亩 ,较普通油茶林增产2倍。 2006年漆河镇林农新造的油茶林已进入盛产期,亩产茶油达60公斤。林农收入亩平增加2000元。盛产期可增收3000元。
2014年,桃源县纳入全省第二轮特色产业县域重点县,大力推进基地建设标准,共实现标准化建设基地7000亩。茶苗种植成活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80%以上,低改油茶2年内开始收到成效。
二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湖南省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该县,拟投资3.65亿元,以太平桥乡为点,辐射全县周围油茶乡镇,建立油茶基地10万亩,致立打造集油茶种植,茶籽油生产经营和研发于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完成投资1.2亿元,在太平桥、盘塘等8个乡镇建立了5万亩(其中新植1.2万亩,低改3.8万亩)油茶林示范基地;2013年该公司注册博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产能1万吨/年的油脂加工厂,四条生产加工线已投产二条加工线,开发6个产品系列,年产油1万吨。全县油茶产业开发热潮高涨。与此同时,康多利、金虹茶油、金山粮油等油茶加工企业逐步壮大。桃源县现有油脂加工企业7家,作坊260家,年加工油茶籽12000吨,产茶油3900吨,其中,博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桃花源富硒茶油畅销全国各地,康多利富硒茶油、泥头山牌茶油获省级著名商标。文源林业有限公司、博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康多利油脂晋升为全省林业龙头企业。
三是协会合作健康发展。以该县漆河镇封火溶油茶产销合作社为例,该社成立于2009年,吸纳社员429户,林农以山林入股,在自家的山林里栽种油茶,减少了失地的担忧;社里提供技术、管理、种苗,林农有了资金、技术和销售的保障,减少了投资的风险;8年丰产后,林农与合作社实行二八分成,2013年,该社社员培管到位的已开始受益,亩产茶油30斤,2017年预计可达亩产60斤油。亩平收入2000-3000元,且收益逐年增加,社员之间通过效益对比,增加了培管的积极性,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油茶专业合社推动林农集中连片种植模式以来,全县现有油茶专合作社4家,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的8处,均开始挂果受益,林农收入平均2000元/亩,已初显成效,油茶种植的兴起,对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带动林农增收致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油茶产业发展前景
油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素有“油中之王”的称号。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步伐加快。湖南作为油茶大省,目前共有油茶企业300多家、种植大户2000多户,并有500多家专业合作社参与油茶发展,市场潜力巨大,茶油热不断升温。
湖南是中国的油茶之都,而桃源又是湖南的油茶生产重点县。目前该县共有油茶林43.5万亩,其中40余万亩属于天然油茶林,现已低改的仅有7.6万亩,仅占25%,实践证明,通过低改的油茶出油率较老油茶林提高2倍,在不破坏林业生态重复耕种的状态下,品种的改良潜质很大;此外,桃源的油茶生产企业以博邦为例,年生产量为1万吨,满负荷生产,全县的原材料都供应不了一家企业的原料的供应。企业加工销售还大有文章可做。大力推进油茶新造低改,提升产量产能,以企业原料供应为主,辐射周围区县加工生产,二者齐驱并进,将带动桃源油茶经济飞跃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桃源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1996年起,先后在油茶主产乡镇大力开展油茶低产林改造,每年进行低产林改造面积2—3万亩,200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新造,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对油茶低产林进行常规改造面积达7.6万亩,新造2.8万亩。我县丘岗地区海拨低,土层深厚、肥沃,最适于油茶生长,油茶产业发展空间很大。
一是树龄老化,产量低。我县油茶林整体处于低产林水平,大面积亩产油在3—4公斤左右,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1.树龄老化,品种良莠不齐。全县43.5万亩油茶,衰老树(公孙树)占60%以上,结果少或基本不结果的植株占50%左右,每年结果2.5公斤以下的植株占林分总株数的80—95%,严重影响了林分产量和林地效益;2.经营水平不高,管理粗放。大多数油茶林处于粗放和半粗放经营管理状态,没有进行合理的、系统的抚育培管,大部分油茶林是多年不管,任其大小乔木和杂草生长,有的林农在其中还新造了杉木等乔木树种,形成荒芜油茶混交林,产量极低或根本没有产量,荒芜林的面积占全县油茶林的70%左右;3.部分群众受传统观念束缚,放任不管。长期以来,许多人安于“吃祖宗饭”,把油茶作为“发露水财”,加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平时很少投工管抚,更有林农认为油茶树是野树,用不着管理,其实,油茶抱子怀胎,花果同期,营养消耗较大,长期得不到营养补充,树种就会很快衰败,更不用说提高产量了;4.油茶林收入低,导致毁林造林的发生。部分群众认为,每亩油茶林产油仅3.5公斤左右,每亩收入仅在200元以下,效益低,于是,部分人不但不投入,反而将油茶林毁林开垦改种其他作物或栽种其他林木,特别是搞丘岗开发时,将大片油茶林纳入栽杉种果规划,1985年全县森林资源清查共有油茶面积98万亩,至2014年全县森林资源清查只有油茶林面积56.24万亩,30年时间,共减少油茶林面积41.76万多亩,减少了42.6%,平均每年消失油茶林面积1.39万亩,所以,保护和发展油茶林已刻不容缓。
二是我县油茶产业建设资金缺口大,补助标准偏低。油茶新造每亩需投入资金3500元以上,而目前项目政策每亩只补贴500元的种苗和肥料补助,高标准油茶低改每亩需投入资金1200元以上,而目前项目政策补助每亩只有300元,且项目计划很少,造成油茶产业建设难度很大。
三是我县油茶产业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由于受资金制约,我县油茶产业建设水平严重不平衡,除示范基地外,面上油茶产业建设水平不高,油茶新造基地由于资金不足,后期管护资金没有落实,油茶造林地块抚育培管不到位,油茶低改只进行一般垦挖,距低改标准有很大差距。
四是农村劳动力工资大幅度提高,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价格大幅度上涨,这些因素造成项目工程建设成本成倍增加,对油茶产业建设带来了一定难度。
五是农村劳动力不足,现有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村现有人员基本上为老弱病残,对项目的劳务投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部分农户受资金的制约,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在项目建设中要农户拿出资金投入很困难。
五、建议和对策
一是因地制宜,编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县政府召开油茶产业调度会,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制定《桃源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2030年)》、《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及时成立了油茶产业领导小组,确保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技术、资金保障。2014年,桃源县纳入全省第二轮特色产业县域重点县,并将油茶产业纳入全县特色产业项目之一,县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将〈规划〉与〈意见〉进一步完善,形成规范性文件,并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到全县特色县项目实施考核范围之列,林业部门将22个油茶主产乡镇的油茶产业项目发展作为项目资金扶持验收的依据,加强督促指导,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二是科技投入,加快油茶基地标准化建设。桃源县人民政府已出台《桃源县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项目扶持补助暂行办法》,扶持奖励资金100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林业科技推广项目、阳光培训、点村扶贫、科技活动周、基层服务月活动,加大油茶技术的培训;继续支持合作组织、产业大户、龙头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化扩张,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经营,建设规模要求集中连片、面积达300亩以上。加大林地流转力度,使一部分缺乏劳力、技术、资金的林地集中到企业大户手中,大力实施油茶低改,力争低改率提升到90%以上,新造规模达10万亩以上,高标准完成 “二带三群”(常张高速公路油茶产业示范带,常吉高速公路油茶产业示范带,西北部、东部和中部三个油茶产业示范群)高产油茶基地60万亩,茶油年产量增加到36000吨以上。
三是协会合作,加强油茶籽采摘管理。茶油出品质、增产量,其中采摘是个重要环节。县政府进一步加大组织力量,宣传寒露籽与霜降籽采摘适时的重要性 ,加大公告力度,统一公布采摘时间。随着油茶籽产量的增加和茶油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各级政府要对油茶籽采摘问题做为当地维护社会秩序,加快产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强管理与培育,正确引导抱团合作,用共赢效应提升林农自觉性和产业发展的高效性。
四是精深加工,创优油茶产业品牌。桃源县历来以油茶品质优名声在外,经过实践与探索可以主攻三个精品。一是高山油茶精品。如该县理公港镇泥头山牌油茶现就因地处高山,无污染,品质纯正,茶油产价卖到55元/斤,高出平原茶油20元/斤;二是富硒油茶精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经多次调查表明:在桃源县已查清占63%的国土面积中,桃源县境内>0.4mg/kg的富硒土壤占总面积的50%,达330万亩;>1mg/kg的高硒土壤呈条带状或者点状分布在牛车河、钟家铺、理公港、观音寺、陬市、茶庵铺、沙坪等地,约占总面积的3-5%,约20多万亩。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做优富硒油茶品牌,博邦农林注册的桃花源富硒茶油可以采取在有有硒林地建标准示范园的方式,扩大茶油品牌影响力;三是生态油茶精品。精深加工,博邦农林采用产学研的方式开发出油茶枯、渣、壳可以加以提炼,开发出洗涤、护扶、美发等原生态日常生活用品,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还可以创优桃源茶油生态品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